栏目:leng 查看: 6
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语。
用尖锐、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出处:清・袁枚《随园三十二种・牍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讽。”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见了老徐,说了几句冷嘲热讽的话儿。(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一六回)
正音:“嘲”,读作“cháo”,不能读作“zhāo”。
辨形:“嘲”,不能写作“朝”。
辨析:“冷嘲热讽”和“冷言冷语”;都可以表示含有讽刺意味的话;但“冷嘲热讽”含有辛辣的嘲笑的意思;讽刺的刻薄度更强;是中性成语;“冷言冷语”是贬义成语。
歇后语: 寒流来了吹暖气 —— 冷嘲热讽
谜语: 寒流来了吹暖气 (谜底:冷嘲热讽)
形容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讽刺。※语或本清・袁枚《牍外余言》。△“冷言冷语”、“冷敲热骂”、“热唱冷嘲”
元年,为之会。其时子围之状,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冷讥热讽,皆由于心之大公也。其时嘿嘿者,惟向戌之老奸、乐王鲋之幸臣耳。君子于此,可以观人。我不恶乐王鲋,而恶向戌;一真小人,一伪君子也。
[1]昭公:鲁昭公(?∼公元前510),春秋时鲁国国君。
[2]楚公子围:即楚灵王(?∼公元前529),名围,春秋时楚国国君。鲁哀公二十八年,弑其君郏(jiá)敖自立为王。
[3]虢:音guó,春秋国名。鲁昭公元年,楚公子围和向戌等人会于此。
[4]篡国:以不当手段夺取国家君位。篡,音cuàn。
[5]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议论纷乱的样子。见“七嘴八舌”。
“冷嘲热讽”原作“冷讥热讽”。春秋时楚国公子围篡国弑其君郏敖自立为灵王这件事,人尽皆知,并且都觉得气愤不平。而晋国大夫们也对这件事议论纷纷,言语尖酸、刻薄,带著嘲笑和讽刺的意味,这是因为他们有颗公平无私的心。“冷嘲热讽”与“冷讥热讽”意同,用来形容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讽刺。
语义形容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讽刺。
类别用在“言语讥讽”的表述上。
①这些冷嘲热讽的话,让我听了难以忍受。
②这篇文章针对时事冷嘲热讽,笔锋十分犀利。
③只要有人不顺他的心,他就会冷嘲热讽地批评对方。
④这个犀利的评论家,总是以冷嘲热讽的笔调批评时事。
⑤对于别人的困难,我们应该要耐心帮助他,不能对他冷嘲热讽。
⑥老王经常冷嘲热讽地批评初学者,完全忘了他曾经也一窍不通。
⑦小明善嫉,对于别人的成就,不但不能欣赏,反而冷嘲热讽,批评别人。
rant and rave
皮肉(ひにく)を言ったりあてこすったりする
ironie cinglante et satire mordante(sarcastique)
bittere Ironie und ǎtzender Spott
издевáться(насмехáтьс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