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
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歌罢还颦。恨隔炉烟看未真。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作品赏析:
上片忆当年西楼月下初见,泪粉而偷匀,歌罢而还颦,细腻地描绘出歌女的处境、神态和心情。起首两句写一次夜间的宴集,词人在月下与她相见——她正偷偷地抹干珠泪,重整铅华。“泪粉偷匀”,初次见面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也许是终生不忘的,何况那是一位正在流泪的姑娘!“匀”,谓匀粉,把脸上的粉搽匀 。“偷匀”二字,中含几许辛酸。“歌罢还颦”,她匀脸后还要继续唱歌,唱完了歌却又皱着眉头,郁郁不乐 ,那神态可惜隔着袅袅的炉烟,未能看得真切。
“看未真”三字,意味深长。其实,淡薄的香烟,不能阻隔人的视线 ,词人所“恨 ”的只是坐处与她隔开 ,未得亲近,尤其是无法知道她为什么流泪悲伤。
上片着力在“泪”字与“颦”字 。歌女的凄凉身世,痛苦心情,词人对她的同情和爱慕,都在这里表达出来了。如俞陛云所说的 :“不过回忆从前,而能手写之,便觉当时凄怨之神,宛呈纸上。”(《宋词选释》)下片写别后相思,楼外柳、楼中人对举,全从倦客写去 。过片两句 ,言自从分别过后,想那楼外垂杨,又该几度在春天更换枝叶。“垂杨”,在旧体诗词中,往往有着各种特殊的象征意义。古来有折杨柳赠别的习俗,因而见到杨柳便使人联想到别离;杨花柳絮,飘飏无定,又使人联想到身世的飘泊无依 。“几换青春”,犹言过了几个春天。欧阳修《朝中措》词:“手种堂前垂柳 ,别来几度青春 。”青春,指春季,春季草木由枯而绿,故云青春。在词中说青春几回更换 ,语意双关,亦暗示人的年华渐老。“倦客红尘”,犹言红尘中之倦客 ,词人自谓。上与“别来”“几度青春”相应,飘零岁久,故云“倦客 ”;下连“长记楼中粉泪人 ”。“红尘”对照“楼中 ”,“倦客”对照“粉泪人”。“楼中粉泪人 ”,篇首所写初见时歌女形象,至此特再大书一笔,不但在词的作法上做到首尾相应,思想感情上也是以初见时她的“泪粉偷匀”的情景最撼动人心,因而别来长记不忘。至此,作者对这一歌女的形象作了生动、准确的概括,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呼之欲出。
--------------------------------------------------------
上阕追叙当时情景,尤能以寥寥数字传出歌女神情,栩栩生动。首句点时点地并点事。二、三两句写歌女神情,泪水冲洗着脸上的敷粉,而之所以“偷匀”者,怕席上诸人看出泪痕之故,仅此一句,已写出了歌妓那强颜欢笑以助人取乐的可怜处境。然而,尽管强颜欢笑,终于掩不住内心的辛酸,待得一曲歌罢,就更止不住愁情外露,这便是所谓“歌罢还颦”。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月下所见的这位歌女,既有喜爱之情,更多同情之心,缘此之故,就更想看得真切一点,可惜隔席而坐,缕缕炉烟遮挡了视线,以至于如今回想起来,只能记得一个朦胧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歌妓命运的同情是一贯的,如其《玉楼春》词云:“清歌学得秦娥似,金屋瑶台知姓字。可怜春恨一生心,长带粉痕双袖泪。从来懒话低眉事,今日新声谁会意。坐中应有赏音人,试问回肠曾断未?”看来作者每每就是那“坐中”“赏音人”,亦每每为她们的不幸而感怀伤神,这不难理解,因为作者自己就是一个“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的“痴人”。
下片写别后相忆,亦抒发自家身世之感。当时月下相见,犹恨未能看得真切,不意此后再也无缘相见,恍惚之间,竟是数年。这里,用了“几换青春”四字,意义双关,表面是说已过春光几度,暗里亦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喟,字里行间,继续流露出对歌妓命运的关怀。接下自抒厌倦尘世之感,因有“一肚皮不合时宜”,所以颇引这“一春弹泪说凄凉”者为同调,那么,“长记楼中粉泪人”,就多少是由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缘故了。
“看未真”三字,意味深长。其实,淡薄的香烟,不能阻隔人的视线 ,词人所“恨 ”的只是坐处与她隔开 ,未得亲近,尤其是无法知道她为什么流泪悲伤。
上片着力在“泪”字与“颦”字 。歌女的凄凉身世,痛苦心情,词人对她的同情和爱慕,都在这里表达出来了。如俞陛云所说的 :“不过回忆从前,而能手写之,便觉当时凄怨之神,宛呈纸上。”(《宋词选释》)下片写别后相思,楼外柳、楼中人对举,全从倦客写去 。过片两句 ,言自从分别过后,想那楼外垂杨,又该几度在春天更换枝叶。“垂杨”,在旧体诗词中,往往有着各种特殊的象征意义。古来有折杨柳赠别的习俗,因而见到杨柳便使人联想到别离;杨花柳絮,飘飏无定,又使人联想到身世的飘泊无依 。“几换青春”,犹言过了几个春天。欧阳修《朝中措》词:“手种堂前垂柳 ,别来几度青春 。”青春,指春季,春季草木由枯而绿,故云青春。在词中说青春几回更换 ,语意双关,亦暗示人的年华渐老。“倦客红尘”,犹言红尘中之倦客 ,词人自谓。上与“别来”“几度青春”相应,飘零岁久,故云“倦客 ”;下连“长记楼中粉泪人 ”。“红尘”对照“楼中 ”,“倦客”对照“粉泪人”。“楼中粉泪人 ”,篇首所写初见时歌女形象,至此特再大书一笔,不但在词的作法上做到首尾相应,思想感情上也是以初见时她的“泪粉偷匀”的情景最撼动人心,因而别来长记不忘。至此,作者对这一歌女的形象作了生动、准确的概括,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呼之欲出。
--------------------------------------------------------
上阕追叙当时情景,尤能以寥寥数字传出歌女神情,栩栩生动。首句点时点地并点事。二、三两句写歌女神情,泪水冲洗着脸上的敷粉,而之所以“偷匀”者,怕席上诸人看出泪痕之故,仅此一句,已写出了歌妓那强颜欢笑以助人取乐的可怜处境。然而,尽管强颜欢笑,终于掩不住内心的辛酸,待得一曲歌罢,就更止不住愁情外露,这便是所谓“歌罢还颦”。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月下所见的这位歌女,既有喜爱之情,更多同情之心,缘此之故,就更想看得真切一点,可惜隔席而坐,缕缕炉烟遮挡了视线,以至于如今回想起来,只能记得一个朦胧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歌妓命运的同情是一贯的,如其《玉楼春》词云:“清歌学得秦娥似,金屋瑶台知姓字。可怜春恨一生心,长带粉痕双袖泪。从来懒话低眉事,今日新声谁会意。坐中应有赏音人,试问回肠曾断未?”看来作者每每就是那“坐中”“赏音人”,亦每每为她们的不幸而感怀伤神,这不难理解,因为作者自己就是一个“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的“痴人”。
下片写别后相忆,亦抒发自家身世之感。当时月下相见,犹恨未能看得真切,不意此后再也无缘相见,恍惚之间,竟是数年。这里,用了“几换青春”四字,意义双关,表面是说已过春光几度,暗里亦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喟,字里行间,继续流露出对歌妓命运的关怀。接下自抒厌倦尘世之感,因有“一肚皮不合时宜”,所以颇引这“一春弹泪说凄凉”者为同调,那么,“长记楼中粉泪人”,就多少是由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缘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