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高三十五书记
叹惜高生老,新诗日又多。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
主将收才子,崆峒足凯歌。
闻君已朱绂,且得慰蹉跎。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
主将收才子,崆峒足凯歌。
闻君已朱绂,且得慰蹉跎。
作品赏析:
此诗,黄鹤以为十三载所寄,姑从之。适既然为书记,而又被朱绂,应在十二载之后也。
叹息高生老①,新诗日又多②。美名人不及③,佳句法如何④。主将收才子⑤,崆峒足凯歌⑥。闻君已朱绂⑦,且得慰蹉跎⑧。
(上四,称适诗才,下喜其为书记也。才子凯歌,仍应能诗,老年知遇,差慰蹉跎耳。)
①虞炎诗:“思君一叹息。”《旧唐书》:适年过五十,始留意篇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为好事者传诵。②张华诗:“良朋始新诗。”《檀弓》:“又多乎哉。”③《荀子》:“知好士之为美名也。”④《世说》: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每至佳句,皆辄云:“应是我辈语。”⑤《六韬》后汉注:主将龙韬,偏裨虎韬。赵曰:主将指哥舒翰。虞通之诗:“才子倾洛阳。”⑥《周礼》:乐师,凡军大捷,教凯歌。《司马法》曰:“得意则恺乐,所以示喜也。”⑦陆机诗:“闻君在京城。”《易》:“朱绂方来。”《韦贤传》:“黼衣朱绂。”师古曰:“朱裳画为亚文也。”亚,古弗字,故因谓之绂。鹤曰:明皇嘉适陈潼关败亡之势,至成都,赐绯,除谏议大夫。此在至德二载。诗云“闻君已朱绂”。岂前此已服绯耶?⑧阮籍诗:“白日忽蹉跎。”高达夫五十始作诗,为少陵所推;苏老泉三十始读书,为庐陵所许。罗景纶谓“功深力到,学无早晚。”是也。然杜、欧二公,负当世盛名,而能虚怀乐善,奖励人才如此,真足为千古则矣。
诗有六义,三百篇为诗法之祖,嗣后作者继起,文以代新,而诸体各出,莫不有法存焉。徐桢卿曰:刺美风化,缓而不迫,谓之风;采掘事物,搞华布体,谓之赋;推明政治,庄语得失,谓之雅;形容盛德,扬厉休功,谓之颂,幽忧愤悱,寓之比兴,谓之骚;感触事物,托于文章,谓之辞;程事较功,考实定名,谓之铭;援古刺今,箴戒得失,谓之箴;猗迂抑扬,永言谓之歌;非鼓非钟,徒歌谓之谣;步骤驰骋,斐然成章,谓之行;品秩先后,叙而推之,谓之引;声音杂比,高下短长,谓之曲;吁嗟慨叹,悲忧深思,谓之吟;吟咏情性,总而言志,谓之诗;苏、李而上,高简古澹,谓之古;沈、宋而下,法律精切,谓之律。此诗之众体也。今按:各体中皆有法度,长篇则有段落匀称之法,连章则有次第分明之法,首尾有照应之法,全局有开阖之法,逐层有承顶之法。且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谨严于法,而又能神明变化于法,方称宗工巨匠。此云“佳句法如何”,盖欲与之互证心得耳。
-----------仇兆鳌 《杜诗详注》-----------
叹息高生老①,新诗日又多②。美名人不及③,佳句法如何④。主将收才子⑤,崆峒足凯歌⑥。闻君已朱绂⑦,且得慰蹉跎⑧。
(上四,称适诗才,下喜其为书记也。才子凯歌,仍应能诗,老年知遇,差慰蹉跎耳。)
①虞炎诗:“思君一叹息。”《旧唐书》:适年过五十,始留意篇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为好事者传诵。②张华诗:“良朋始新诗。”《檀弓》:“又多乎哉。”③《荀子》:“知好士之为美名也。”④《世说》: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每至佳句,皆辄云:“应是我辈语。”⑤《六韬》后汉注:主将龙韬,偏裨虎韬。赵曰:主将指哥舒翰。虞通之诗:“才子倾洛阳。”⑥《周礼》:乐师,凡军大捷,教凯歌。《司马法》曰:“得意则恺乐,所以示喜也。”⑦陆机诗:“闻君在京城。”《易》:“朱绂方来。”《韦贤传》:“黼衣朱绂。”师古曰:“朱裳画为亚文也。”亚,古弗字,故因谓之绂。鹤曰:明皇嘉适陈潼关败亡之势,至成都,赐绯,除谏议大夫。此在至德二载。诗云“闻君已朱绂”。岂前此已服绯耶?⑧阮籍诗:“白日忽蹉跎。”高达夫五十始作诗,为少陵所推;苏老泉三十始读书,为庐陵所许。罗景纶谓“功深力到,学无早晚。”是也。然杜、欧二公,负当世盛名,而能虚怀乐善,奖励人才如此,真足为千古则矣。
诗有六义,三百篇为诗法之祖,嗣后作者继起,文以代新,而诸体各出,莫不有法存焉。徐桢卿曰:刺美风化,缓而不迫,谓之风;采掘事物,搞华布体,谓之赋;推明政治,庄语得失,谓之雅;形容盛德,扬厉休功,谓之颂,幽忧愤悱,寓之比兴,谓之骚;感触事物,托于文章,谓之辞;程事较功,考实定名,谓之铭;援古刺今,箴戒得失,谓之箴;猗迂抑扬,永言谓之歌;非鼓非钟,徒歌谓之谣;步骤驰骋,斐然成章,谓之行;品秩先后,叙而推之,谓之引;声音杂比,高下短长,谓之曲;吁嗟慨叹,悲忧深思,谓之吟;吟咏情性,总而言志,谓之诗;苏、李而上,高简古澹,谓之古;沈、宋而下,法律精切,谓之律。此诗之众体也。今按:各体中皆有法度,长篇则有段落匀称之法,连章则有次第分明之法,首尾有照应之法,全局有开阖之法,逐层有承顶之法。且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谨严于法,而又能神明变化于法,方称宗工巨匠。此云“佳句法如何”,盖欲与之互证心得耳。
-----------仇兆鳌 《杜诗详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