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夫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
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作品赏析:
这首诗起句格调沉郁,“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写出了战争频仍的混乱时代,老百姓因苦于征战远戍,或流落他乡或被抓当兵或饥寒而死,造成人口急剧减少的状况。十户人家没有几人是活着的,在这样一个战乱频发的年代,黎民百姓已经剩不下什么了,家里山外到处都是荒无人烟、一片凄凉景象。诗人以极为沉痛的语气,描写出了朝廷征召壮丁带给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变和无穷苦难。
第二联,写诗人的所见所闻,蕴含着极深的悲切情绪。“路衢惟见哭”写出了大路小路上到处都传来送别亲人上战场的生离死别的痛哭之声。“城市不闻歌”与上句相对,就连最热闹的城市也听不到一句欢声笑语。之所以景象如此悲凉,归结起来只有战争。这两句诗,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战乱带给人民的伤痛与无奈,诗人痛恨这没有休止的战乱与征戍,忧国忧民之情尽在其中。面对生灵涂炭,联想自己多年四处漂泊的身世,直到现在还找不到可以暂时安定栖身的所在,心系人民疾苦的诗人有感而发:“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他将自己比作漂浮在水中的断枝枯藤,找不到安身之处,形象地映衬出战乱时期人们的居无定所、四处奔波的生活状态;而那些衔着竹片背着沉重武器,在战争状态中的紧张地行军的战士,也是一根“漂梗”。这两句描述,透露出对战乱的愤慨。
结尾以“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写出诗人对自身对国家未来的极大忧虑。官军没有收复四川,我能够到哪里去呢,诗人忽然有一种走投无路的感觉。安史叛军没有平息,外患侵扰尚未结束,前往蜀地的归路还未打通,自己还能不能回到家乡还是个未知数。面对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不可知与不确定,在诗人对未来担忧中,也包含着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这首诗,诗人选择征夫这样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烙印的人物作为触媒,通过特殊的角度,将安史之乱带给劳苦大众的深重苦难予以深刻的揭露,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国家未来前途的深深忧虑。
《诗》:“骍骍征夫。”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漂梗无安地①衔枚有荷戈②。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题曰征夫,伤征人之丧败也。(,) 上四哀阵亡者多,下四叹援师不至。千山空多,言有险莫守,衔枚荷戈,望官军来救。吾道如何,自慨进退失据矣。【卢注】官军未通蜀,仍望严武也。)
①漂梗,注见一卷。②《周礼》:“军旅令衔枚,禁无嚣。”《汉书·高帝纪》:“章邯夜衔枚击项梁定陶。”颜师古注:“枚状如箸,横衔之,结纽而绕项以止言语也。”《诗》:“荷戈与祋。”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第二联,写诗人的所见所闻,蕴含着极深的悲切情绪。“路衢惟见哭”写出了大路小路上到处都传来送别亲人上战场的生离死别的痛哭之声。“城市不闻歌”与上句相对,就连最热闹的城市也听不到一句欢声笑语。之所以景象如此悲凉,归结起来只有战争。这两句诗,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战乱带给人民的伤痛与无奈,诗人痛恨这没有休止的战乱与征戍,忧国忧民之情尽在其中。面对生灵涂炭,联想自己多年四处漂泊的身世,直到现在还找不到可以暂时安定栖身的所在,心系人民疾苦的诗人有感而发:“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他将自己比作漂浮在水中的断枝枯藤,找不到安身之处,形象地映衬出战乱时期人们的居无定所、四处奔波的生活状态;而那些衔着竹片背着沉重武器,在战争状态中的紧张地行军的战士,也是一根“漂梗”。这两句描述,透露出对战乱的愤慨。
结尾以“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写出诗人对自身对国家未来的极大忧虑。官军没有收复四川,我能够到哪里去呢,诗人忽然有一种走投无路的感觉。安史叛军没有平息,外患侵扰尚未结束,前往蜀地的归路还未打通,自己还能不能回到家乡还是个未知数。面对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不可知与不确定,在诗人对未来担忧中,也包含着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这首诗,诗人选择征夫这样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烙印的人物作为触媒,通过特殊的角度,将安史之乱带给劳苦大众的深重苦难予以深刻的揭露,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国家未来前途的深深忧虑。
《诗》:“骍骍征夫。”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漂梗无安地①衔枚有荷戈②。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题曰征夫,伤征人之丧败也。(,) 上四哀阵亡者多,下四叹援师不至。千山空多,言有险莫守,衔枚荷戈,望官军来救。吾道如何,自慨进退失据矣。【卢注】官军未通蜀,仍望严武也。)
①漂梗,注见一卷。②《周礼》:“军旅令衔枚,禁无嚣。”《汉书·高帝纪》:“章邯夜衔枚击项梁定陶。”颜师古注:“枚状如箸,横衔之,结纽而绕项以止言语也。”《诗》:“荷戈与祋。”
-----------仇兆鳌 《杜诗详注》-----------